2025年3月21日下午,北京市亿达律师事务所青年律师事务部负责人郑善勋律师开展了一场主题为“青年律师执业技术-法师思维”的精彩分享活动,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主会场设在北京总所,合肥、包头及武汉等分所的律师通过线上平台积极参与,共同开启了一场法律思维的探索之旅。
郑善勋律师率先将中医传统的 “四诊” 方法,即望、闻、问、切,创新性地引入律师执业技术范畴。在接待当事人环节,所谓 “望”,要求律师凭借敏锐的观察力,仔细审视当事人的神情面貌、肢体动作等外在表现,进而从中捕捉案件相关的细微线索。“闻” 则侧重于律师悉心聆听当事人的陈述内容,不仅要理解其字面意思,更要精准把握话语背后潜藏的情感诉求。“问” 这一环节,着重强调律师需运用精准的提问技巧,引导当事人全面且准确地阐述案件事实,深度挖掘那些可能被忽视的关键细节。而 “切” 是指律师在对前期所获取的各类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精准定位案件的核心要点,高效地将自然事实转化为法律事实,清晰明确法律关系,从而为后续的法律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随后,郑善勋律师将律师执业过程中的五项基本功,即听、读、说、画、写,与传统五行中的水、木、火、土、金进行类比,构建出 “诉讼五行术”,并对其展开深入剖析。他将 “听”,也就是与当事人及裁判者的沟通交流,类比为 “水”。其意在表明,在沟通时应如潺潺流水般敏锐洞察、流畅无阻,以此高效地获取案件关键信息。把 “读”,即对法律规范、案例、专业文章以及各类诉讼材料的研读,比作 “木”,旨在强调阅读需具备体系性与生长性,通过系统性学习实现融会贯通,从而有效服务于诉讼实践。将 “说”,即与诉辩双方在辩论中的言辞交锋,类比为 “火”,意味着在言辞或文书的对抗中,要精准把握节奏,进而掌控全局态势。把 “画”,即诉讼可视化工作,比作 “土”,其目的是将复杂疑难的案件以结构化形式呈现,助力高效解决争议。最后,将 “写”,即法律文书的撰写,比作 “金”,着重突出其逻辑必须严谨、条理务必清晰、形式美观大方,如同金属般坚实有力,精确展现出锋芒,为整个诉讼进程提供稳固支撑 。
此次分享会聚焦于构建律师思维与裁判者思维的有机融合,旨在助力青年律师精准把握办案先机。郑善勋律师着重强调,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当下,律师应当积极接纳 AI 技术,将其作为有力辅助工具,但绝不可对其产生依赖。在法律实务中,法律人的专业判断与思维能力始终是核心竞争力,不可被技术所替代。
活动尾声,郑善勋律师寄语和自己一样年轻的青年律师,务必深入洞悉裁判者的思维模式,严格依照审理流程,积极主动配合相关工作。倡导以 “裁判者思维” 为指引,从宏观视角审视案件全局,精准掌控案件走向。在撰写法律文书时,更应以撰写裁判文书的审慎态度对待,确保逻辑严谨、论证充分、法律依据扎实、格式规范匹配。
本次分享活动在律所内部引发热烈反响,线上线下互动活跃。青年律师们普遍反馈,此次活动内容充实、干货满满,自身收获颇丰。大家表示,未来将积极把这些创新思维融入实际工作,持续提升专业素养,稳步迈向法律职业的长远发展道路。